理性的爱国
——个人看法
在我的心灵里,最早让我萌生爱国主义的种子的是小学课文《最后一课》。我有远无法忘记韩麦尔先生的痛苦难耐的懊恼。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余光中先生挥写着他的乡愁时,含蓄地流露出的爱国深情又一次触动了我懵懂的心。他写道:
“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乡愁
而艾青老人像荆棘鸟一样,愿用嘶哑的声音为祖国大地绝唱。他的情义忽然震醒了我全身的细胞。他唱道: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前记
在大学学习中,我了解到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辱感的统一。它具有历史的,具体的,有阶级性的。而梁启超认为“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不难看出,二者具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是,他也指出了,各国人民对于自己祖国的此种深厚的感情,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里,是不自觉的。爱国或爱国主义,成为一种自觉的思想主张与社会伦理,是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相适应的。 在欧洲,民族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早期,但民族意识却是很久以后来才出现的。“整个中世纪时代,一个人首先是个基督徒,其次是他家乡地区的人,再次(假如必要的话),才是一个法国人或德国人。教会是无所不包的,所以在很长的时间里,从理论上讲,教会就是国家。”。而中国现代意义的爱国主义于甲午战争之后勃然兴起,却是因三大历史机缘风云际会的结果:战后民族危亡的刺激、戊戌维新运动即反抗封建统治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兴起、西方社会进化论的传播。
我本人也认为最能体现国人的爱国主义的是在中国的大门被大炮强迫炸开之后。无论是爱国群众一次又一次反帝反封建运动,还是知识分子给愚昧的国人一次又一次的思想洗礼,还是民主革命者的艰难“中国何去何从”的探索路程,无不掀起了一段又一段的爱国主义的浪潮。例如,把个人命运和集体,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作家鲁迅先生,在他知道国人真正需要医治的是思想的时候,他毅然弃医从文,口诛笔伐,批判封建思想,揭露 “人吃人”的社会丑态。他对敌人“横眉冷对”,对民族“甘为孺子牛”的爱国衷情可表天地。还有为落后的祖国走向富强而放弃国外优裕生活的钱学森前辈等等的爱国人士不断涌现。
不过,有人曾经质疑,孙中山推翻本国政府的行为到底是不是真正的爱国行为呢?而法西斯势力在经济危机之下发动二战是否爱国热情所使呢?提出这样的问题的人其实未能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特点。我们要看到爱国主义的历史性以及具体性。不同的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历史内涵和主题。孙中山当时所推翻的封建政府实施愚民政策来压制,剥削劳动人民。封建王朝是一家之国,以致于人民的爱国心相当薄弱。梁启超说,欲观其国民有无爱国心,必当问其民是否自居子弟或奴隶的地位。专制君主视民为奴隶,民于国家既不敢爱,也不能爱,惟有漠然视之而已。这就是何以民主的西方各国“有一民即有一爱国之人”,而中国则恰恰相反,“有国者只一家之人,其余则皆奴隶也。爱国心之薄弱,实为积弱之最大根源。此时的爱国主义给的主题是反帝封建的历史新任务,而再也不是一味的维护阻碍历史潮流的封建统治。正因为看到了这一点,孙中山挑起了建立民主制的共和国的重任,体现了他爱人民,爱民族的爱国主义情感,这是毋庸置疑的。
而在经济危机下,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市场处于几乎崩溃状态,首要任务是完善经济体系,提供就业和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以保障低层人民的生活和收入。因此,这是的爱国主义的主题是致力于恢复国家经济的运行,而不是发动战争来反政府,这只会促使和平环境的破坏,加深危机的毁坏程度。而且法西斯势力在二战中进行诛门灭族,侵略他国等无耻的暴力行为,恰恰让人看到了他们穷兵黩武以获取自私利益的魔鬼面孔,这无异于达赖喇嘛披着爱国主义的外衣,捧着所谓的诺贝尔和平奖,在国际间流连和拉拢着与中国暗斗的势力,用暴力对付国人以求恢复封建制度来剥削人民利益目的的丑陋行为。世界需要民主,和平和发展,任何逆世界潮流的行为都不会达到目的的。
在当代中国,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是祖国的希望和栋梁。我们要懂得理性地爱国,爱国之行,始于足下。
首先,我们要了解中国的爱国历史。“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只有回到历史,看看历史的痕迹,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先贤的忠诚爱国,像是岳飞的“留丹心”以“照汗青”,陆游的死了都要知的忧国之心(“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等等,都是我们中华民族从古以来形成的爱国精神。既然“前有古人”,还要忧心“后无来者”吗?但是,现在的我们就要成为“古人”跟“来者”的桥梁和枢纽,不要让这伟大的精神在我们这一代断流。
其次,我们要认识到爱国是要从小事做起。很多人认为爱国是个大主题,要用大行为去诠释自己的爱。殊不知,要实践爱国热情,不是只是伟人的义务,也不只是他们的权利,更是全国人民的义务和权利。爱国无疑是个大问题,但大问题就要由小问题来说明。就算是远在海外的华人同胞们生了一种叫homesick的病,也是一种爱国之情。而不一定是在沙场上舞刀弄枪,骑马杀敌才叫爱国。毕竟在和平年代里,战争发生的几率还是很低的。当然,有战争威胁到祖国母亲时,作为子民,我们坐观,而要挺身而出,贡献出最大的力量。
再次,我们要安分守己,敬业乐业。孔子有云:“就其位,谋其政。”一个国家的富强繁荣是靠各人民的努力耕耘的。从物欲的角度看,职业有高低;但从解剖学的角度看,职业无分贵贱。就像梁启超所说的:“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只要每个人在自己的位子做好本分,那么他就是为国家的繁荣建设贡献了一份力了。
可是,在物欲纵横的社会里,很多人都被名缰利锁束缚着。政府官员贪污受贿,以国民的利益受损为代价,谋取私利,成克杰,胡长清等的清廉面孔终究被撕破;企业大亨为牟取暴利,毒害千万的弱小生命,这些无良的经营者最终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我们要以此为耻,以终身为人民服务的任长霞,张开双臂保护学生的谭千秋,一生奉献于医学事业的华益慰为荣,形成敬业乐业的精神。而作为学生的我们,要用知识武装自己,用实践锻炼自己,不要荒废年华,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经营好我们的学业,才能做到敬业。
然后,我们要与国家休戚与共。“国人当明白个人小我对于国家大我的责任”。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国家经历了铁路出轨,春节雪灾,汶川地震等令人悲恸的灾难,也经历了奥运盛会,神八登天,嫦娥登月,60国庆盛典等的欢兴喜悦。痛苦的泪水,欢喜的泪水交织着。我们能一起笑,更要能一起相拥而哭。在地震中,原不认识的相互安慰扶持;在奥运中,原不相识的一起努力打造更有魅力和人情味的中国展示给世界。在研究建造“嫦娥”时,原不认识的年轻工程师聚集起来,共同实现中国人千古以来登月的梦想……这就是爱国热情的魔力。
最后,我们要理智地用行动实践爱国之情。爱国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爱国不是要用嘴来宣传的。只有用行动才能把溶在血液里的爱国之情展现出来。但是,行动之前,我们要用理性的思维考虑:“这样的行为是否合理地显示爱国之情?”伊拉克的恐怖分子利用9.11事件来爱国,这是否理性呢?我个人认为,这缺乏了妥当的思考。这事件以后,或许给美国以威慑和下下马威的作用,给自己民族出了口气,但是这造成了美国无辜人民沉重的生命和财产伤害,更是让本国人民陷于更严重中的困境中,例如战争更加持久。还有,日本的政客迫不及待地为自己民族洗脱二战的罪孽,不惜伤害全世界人民的感情篡改历史,这是爱国的表现吗?我却不以为然。这只会陷自己国家于不义,严重危害了国家尊严。反观我们自己,在CNN事件中,我们某些人无理智地反法货,对抗家乐福,到最后还是伤害了自己人,而没有达到法国示威的目的。所以,在我们采取行动前,要从现象抓住本质,辩证的看待事情。
理智才能使我们正确地爱国,真正地让爱国热情展现出来。请让理性的美好点缀我们的爱国之心吧!